徐建光教授团队获2022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发布:2022-10-19浏览量:13

近日,中国康复医学会发布《关于表彰2022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通报》,我校徐建光教授领衔的康复团队承担的《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元-环路-网络”动态中枢重塑机制及中西医康复脑调控的基础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一等奖。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高、恢复周期长,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单纯“外科显微修复+康复”治疗模式的疗效进入瓶颈期,研发全新治疗策略是取得临床创新技术突破的关键。团队通过十余年的研究,首创“中枢调控-外周重建并重”的中西医康复综合治疗理论-实践体系,改变了既往以“重建神经连续性”为主的外科治疗理念,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研究首次明确不同类型周围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面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后大脑“神经元-环路-网络”多层面动态重塑机制,并基于这一“微观-介观-宏观”的系统性中枢机制,提出促进良性模式脑重塑、逆转不良脑重塑趋势的创新治疗策略,突破了既往多从周围层面进行治疗的理念局限性。

首次采用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针刺、推拿),在周围神经损伤不同恢复阶段从大脑“神经元-环路-网络”多个层面双相调控“感觉运动环路”的功能重塑(逆转不良重塑、促进良性重塑),显著促进感觉运动功能康复、缓解不良症状、改善最终临床预后。首次应用现代康复的智能运动辅助虚拟现实训练策略,通过靶向激活中枢“多感官整合环路”和“奖赏环路”来促进“感觉运动环路”重塑,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康复的临床预后。

研制基于“神经元-环路-网络”动态脑重塑规律的智能运动辅助康复训练系统,实现临床康复新策略向原创医疗设备的转化。

研究团队先后发表论文58篇(其中SCI论文52篇)、主编/参编专著5部,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个。同时,研究团队提出创新的临床康复治疗指南,被国际专家共识引用,且系列临床试验结果证实疗效提高30%以上。研究成果在国内30余家医院使用,覆盖11个省市,治疗患者超过5000人次。多篇论文被列入学科领域重要进展,收入国际教科书,并纳入巴西利亚大学物理治疗课程。(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