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

上海市名中医陈伟团队构建新型中药纳米制剂,靶向干预脓毒症关键病理环节

发布:2025-09-14浏览量:10


9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伟教授团队于国际权威期刊ACS Nano发表了为“Picroside II-Encapsulated Nanoformulations as Pyroptosis Inhibitor Alleviate Cytokine Storms and Remodel Gut Microbiota Disturbances”的研究文章揭示新型中药纳米制剂具备拮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风暴、调控重塑肠道微生态的作用,可有效干预脓毒症的发生发展。研究涵盖了从分子机制(蛋白水平)到宏观生理(器官功能、菌群调控)的多水平、多维度,为脓毒症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方案与新策略。

脓毒症是一种由严重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尽管各类新型抗生素和支持治疗已广泛应用,其疗效依然不尽如人意,迫切需要探明其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针对性研究开发新型有效的治疗策略与方法。免疫细胞中的焦亡通路过度激活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是脓毒症死亡率高的两个关键原因。

二十多年来,陈伟教授团队始终专注于中医药治疗危重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对大量古代和现代文献溯源与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毒瘀杂至合而为病”的创新理念。围绕脓毒症,团队展开了“中医理论-临床治疗-机制探究-药物研发”四位一体的系统化研究,其中之一,便是从中药复方-单药-有效成分-纳米药递呈系统等开展多层面、递进式研究,致力于探索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新方法、新途径。

胡黄连苷II是从中药胡黄连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胡黄连苷II能同步有效抑制焦亡并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是紧扣脓毒症二大关键病理环节治疗脓毒症的理想天然药物。然而,因代谢速率过快、非特异性分布等药代动力学缺陷,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与疗效。在分析优化既往研究与技术的基础上,陈伟团队利用棕榈酸可选择性通过SCARA3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同时可结合Toll样受体的特性,运用独具中国特色的最新纳米技术,采用棕榈酸修饰硅质纳米颗粒并负载胡黄连苷II—Z-MON-P),成功研发出具有大比表面积、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易功能化的新型硅质纳米中药颗粒制剂Z-MON-P

Z-MON-P不仅靶向ROS/NLRP3/Caspase-1通路及其他GSDMD切割途径,同时显著调节菌群失衡;既可有效阻断LPS结合,又可实现精准递呈治疗脓毒症。进一步开展的药物特征性检测、活性与降解、摄取与效价、功能与代谢、模型与验证、蛋白表达与生物安全性、微生物α多样性、有益菌/有害菌丰度变化等针对性多模块研究表明此新型中药制剂可通过多水平抑制焦亡相关细胞因子风暴并重塑肠道菌群,为脓毒症治疗提供了基于天然药物的高效、快速、精准的新策略、新方法。(科技处、龙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