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坐班答疑面对面”学术沙龙举行

4月20日,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特邀上海市教委专家顾问鲁映青、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方乐就“坐班答疑”与我校教师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我校副校长胡鸿毅代表校方领导出席,我校近60名教师参与沙龙活动,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魏建平主持。
中药学院杨柏灿就自己开展的坐班答疑形式与大家分享,并指出这一过程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机会。基础医学院王易就如何因时因地制宜、如何持久开展坐班答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基础医学院袁开惠认为坐班答疑的有效开展可用“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全变”来概括。公共健康学院沈红艺认为坐班答疑是教学回归的重要举措,回归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然而答疑仅仅是解惑的三分之一,解惑离不开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和启疑。同时,她就坐班答疑制度开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鲁映青和胡鸿毅就教师的发言进行回应和点评。他们一致认为,坐班答疑是教师行为的基本规范,教委鼓励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并对优秀教师进行一定奖励,同时,希望教师不仅完成坐班答疑的基本要求,还要从培养人的角度来思考教学,通过坐班答疑的推行来撬动大学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在“坐班答疑”的开展形式上,两位发言人表示应根据当前大学生学习特点,采用多种交流对话方式,其中面对面地交流是反映学生学习程度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他们指出,坐班答疑仅仅是教师激励计划的敲门砖,其后涉及人事、后勤保障等其他条线的配合工作。学校将竭力协调,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和支持。
校领导对骨干教师激励计划的推进非常重视,沙龙活动后,我校党委书记张智强也听取了教师们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为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2014年我校成为8所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学校之一。自2014年下半年起,学校开始积极开展坐班答疑制度。近半年里,教师结合自身课程教学特色就坐班答疑开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丰富坐班答疑的形式,如何体现坐班答疑的内涵成为教师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