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校共建康复中心项目启动

67日上午,我校与浦东新区共建“浦东新区新厂医疗中心”联席工作会议在我校行政中心举行。我校校长徐建光、党委副书记施建蓉、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范金成及校医管处、康复医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施建蓉主持。范金成首先介绍“浦东新区新厂医疗中心”(以下称“康复中心”)的筹备工作。该中心前期已被纳入了《上海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浦东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规划床位数800张,总用地面积100亩,总投资额8.99亿。作为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卫生领域重大项目,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康复中心的建设工作,明确该中心在管理和运营上将依托我校已有康复学科的优质资源,尤其是康复医学院现有的团队进行建设。
康复医学院院长王拥军代表学校工作组就康复中心未来的建设框架进行详阐,并对十三五期间康复学科人员储备及专业人员梯队提出建设方案。他强调转变观念,协同创新,建立中国式康复新模式,重点进行“研究型康复医院、国际化教学体系、协同创新科研体系、海内外合作体系、转化型产业体系”建设;立足于继承创新型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康复文化体系建设以及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王拥军还提出康复学科基本建设构架的“3+7+X”模式(康复医学院+康复医学研究所+康复中心;七家附属医院康复科及相关科室;相关康复医疗机构以及社区示范中心)。
校区双方就目标方向、对接机制和运作机制方面达成共识,对人才梯队建设和管理模式提出前瞻性构思。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和我校共同成立工作组,进行全过程对接,并建立长效联系机制,保证建设工程充分的沟通与合作。
徐建光对校区共建康复中心的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并强调该中心作为新建的康复医疗机构,应该立意高远,在硬件建设上力求引领上海、领先全国;在软件建设上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引进高质量的国际专家,尤其是发挥我校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已有的教学、科研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医疗和健康产业领域的合作,并将这些合作融入到新的医疗机构的建设中。
在建校六十周年之际,校区共建康复中心将为我校的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也为构建中国式康复新模式、发挥中医药在康复领域的作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上海中医药大学、浦东新区新厂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工作组  康复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