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成立60周年,总结推拿流派传承教育和现代教育模式的经验,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承办的“推拿流派传承与现代教育模式研讨会”近日在沪举行。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房敏致欢迎辞。他对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建校六十周年表示祝贺,并介绍丁氏推拿流派建设情况。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秘书长、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孙武权主持。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张怀琼阐述对推拿学科的认识,并介绍上海在流派传承工作方面的经验。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刘平着重强调流派传承的重要性,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做好流派视频资料的记录整理、传播推广;二是要注重民间推拿流派的整理、挖掘、传承;三是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通过传承推进推拿专科人才成长;四是通过学科建设,强化创新意识。我校推拿教研室首任主任、全国推拿分会首任主任委员曹仁发回顾推拿学校在推拿教学模式上的开创性工作。
开幕式后,来自国内的推拿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围绕大会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孙武权作“推拿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发言,回顾推拿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原主任、海派儿科推拿创始人金义成作“小儿推拿教学之思考”报告,回顾小儿推拿学的发展史,阐述对目前小儿推拿流派传承的见解。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博士生导师范炳华介绍浙江中医药大学推拿教学的一些探索性工作。我校针推学院推拿教研室原主任赵毅作“推拿教育的来路与前途”报告,展示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丁氏推拿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原主任沈国权作“启发脑洞,谈研究生教育中忽视的问题”发言,引发参会者的发散性思考。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戴俭国与参会者分享他对推拿专业教学的几点体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付国兵以“开蒙启来 领军推拿”为题,总结他1984年至1985年在上海学习推拿的体会。
上海是中国现代推拿的摇篮,也是推拿临床、科研及现代教育方面的领跑者。自1956年,推拿的传承从传统的师带徒演变为现代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整整60年,一批又一批现代推拿人才与精英为国民的健康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中医流派的传承并行采取了师带徒的模式,这是传统模式的延续与发展,也是现代教育模式的有力补充。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国内第一个针灸推拿专业推拿方向的博士点,有博士生导师4名,20年来,培养了50余名博士研究生。同时,作为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丁氏推拿学术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医院在推拿流派传承方面,结合老中医工作室、近代中医流派传承中心等平台,为推拿学科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大会达成三大共识:必须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现代推拿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梳理、挖掘、总结好推拿流派的特色内涵、学术思想和发展规律;现代科班教育模式是本,传统师承教育模式是魂,必须做好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聚焦式推进。
中华中医药学会、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和我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的历届学生,推拿流派高级研修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推拿同道,以及岳阳医院推拿科医师、研究生、进修生等170余人参加研讨会。(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