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关于转发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的通知》(沪肺炎防控办便函[2020]9号)(以下简称《通知》)中“学校消毒技术要点”(请参见“附件1”),全面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开展预防性消毒,重点做好门岗、食堂、假期集中住宿区域、厕所、垃圾厢房、电梯和隔离区域等场所的卫生消毒。
各重点区域应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调整清洁和消毒的频率,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校门诊部卫生管理
校门诊部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能接诊发热或有疑似症状者,但需做好隔离、转诊和记录工作。加强校门诊部消毒,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具体个人防护和隔离消毒可参照专业防控工作要求。校门诊部与地区卫生防疫部门和地区医院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实时信息互通,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校内异常症状人员检查治疗渠道畅通。
(2)餐饮场所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后勤等部门共同制定按教学楼划分错时上下课的时间表,通过错峰、错时避免集中就餐。鼓励自备餐具打包分散进食。食堂主要以套餐形式供餐,套餐要注意营养结构,清淡适口。为防止交叉传染,自助餐厅暂停开放。
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做好各项工作,落实餐饮服务各环节。严格执行烹饪食品的温度和时间标准,需要烧熟煮透的食品,加工制作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冷荤凉菜、蛋糕裱花和生食海产品等品种的供应。
食堂公共区域空调暂停使用,保持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食堂桌椅每日至少2次使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溴)溶液擦拭消毒。食堂后厨按食品安全标准增加消毒、清洁频次。加强食堂员工实名晨检,上下午各进行1次体温检测。食堂员工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手套开展工作。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增加日常清洗频次。
疫情期间,减少来访人员在校逗留时间,不鼓励来访人员校内就餐。
(3)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管理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封闭管理,进行严格出入登记和体温检测制度。
寝室楼道、公共浴室、卫生间等公共区域,每日消毒两次,上下午各一次,使用500mg/L有效氯(溴)消毒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按照住宿规模储备一定数量的口罩、体温计、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向学生提供个人消毒及防护宣传品,督促学生每日进行自我卫生消毒。寝室建立健康观察与报病制度,做好通风和卫生整洁,寝室设立寝室长负责室友健康观察与报病工作。建立寝室长与辅导员对接,辅导员与门诊部防保科对接的工作机制。
(4)校内公共场所(教室、图书馆等)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关闭非必须的公共场所及有关的配套设施。确需开放的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公共实训室等共用空间,中央空调暂停使用,全天保持通风状态。 学校行政办公应尽量使用信息化手段,有纸质文件填写或传递区域,须配备免洗洗手液。
做好公共场所消毒工作。每日消毒两次,上下午各一次,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并尽量使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溴)消毒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公用电话机、键盘等个人办公物品注意清洁消毒,用完洗手。校内公用教学设备、ATM机等高频接触类设备,安排专人,每日75%酒精擦拭消毒2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至4次。
校车(班车)必须配备体温测量仪、口罩、免洗手消毒液、消毒剂、呕吐包和医疗废物专用袋等防控物资。教职员工和学生乘车时须佩戴口罩。公务车、校车(班车)驾驶员工作期间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校内校车(班车)候车点应有醒目警示标志,提醒候车人员有序排队并保持1米以上距离。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校车(班车)的频次,降低车内人员密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候车点可设置快速免洗手消毒液,并有专人定时对候车区域进行消毒。公务车、校车(班车)每日使用完毕后,车内及门把手用75%酒精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擦拭,或者500mg/L的有效氯喷洒消毒,门窗关闭后保持30分钟。
清洁人员需每日工作前接受体温检测,体温不超过37.3℃方可开始工作。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并按要求对场所等消毒工作做好记录。空调新风系统及时消毒。
(7)厕所卫生管理
学校厕所有明确的管理制度,设专人管理。落实厕所保洁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地面及时清洗,做好包括水龙头、门把手等重点部位在内的消毒工作,可增加冲洗和消毒的频率。厕所的洗手设施应完备,有条件的使用感应式水龙头。
(8)相关垃圾处置工作
普通师生员工(无发热、咳嗽等症状)使用的口罩、手套应投放到“干垃圾桶”内。对于存在发热、咳嗽、咳痰、打喷嚏等症状,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师生员工,可使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将口罩密封后丢入“干垃圾桶”。校门诊部和隔离观察场所产生的垃圾要收集到专用垃圾袋内,每袋转载量不超过袋容量的3/4,扎紧袋口后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1000mg/L-2000 mg/L的含氯(溴)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等。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垃圾管理办法》做好医疗废物垃圾的处理。
(9)其他注意事项
防止过度消毒,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雨雪天不开展外环境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粉)对人员全身进行喷洒消毒;不对水塘、水库等环境中投放消毒剂(粉);不在有人条件下对室内进行化学消毒剂消毒。
上海中医药大学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组
2020.3.2
学校消毒技术要点
(包含托幼机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老年大学和社区学校)
消毒对象 |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 注意事项 |
空气 |
| 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建议杀菌因子为纳米或等离子。 | 1. 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使用时应关闭门窗。 2.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对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维护保养。 |
空调等通风设备 |
| 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 1. 消毒前先去除挡板上的积尘、污垢。 2. 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应由具有清洗消毒资质的专业机构完成。 |
物体表面 |
| 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湿巾或消毒液或250mg/L含氯(溴)消毒液或100mg/L-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 1. 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先去除可见污染后再行喷洒消毒。 2. 应喷洒至物体表面被完全润湿。 3. 不得与清洗剂合用。 4. 精密设备或操作仪表等使用湿巾擦拭消毒。 |
消毒对象 |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 注意事项 |
地面、墙壁 |
| 有效氯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 消毒前先清除地面的污迹,其他同物体表面。 |
洗手水池、便器、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痰盂(杯)等 |
| 500mg/L-1000mg/L含氯(溴)消毒液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15min-30min。 | 每次用后清洗或冲洗干净、保持清洁。 |
毛巾、被褥、台布等纺织品 | 每周清洗消毒1次。 |
| 毛巾应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纸巾;被褥应一人一套。 |
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电脑键盘、鼠标、小件办公用品 |
| 1%过氧化氢湿巾或75%酒精或有效氯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消毒 10min-30min。 | 消毒到规定的时间后,用清水去除残留。 |
消毒对象 |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 注意事项 |
餐桌、餐茶具、熟食盛具 |
|
|
|
文体活动用品、玩具 |
|
4.1%过氧化氢湿巾或消毒液或250mg/L含氯(溴)消毒液或100mg/L-250mg/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o 5.臭氧消毒器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 定期用清水清洗,可使用洗涤剂与温水清洗,以加强污垢的去除效果,有缝隙的文体活动用品和玩具还可用刷子涮洗。 |
清洁用具 |
| 有效氯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液,消毒30min以上。 |
|
消毒对象 |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 注意事项 |
吐泻物、分泌物、腹泻物 |
|
|
|
手 |
|
|
消毒对象 |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 注意事项 | |
校车、公务车等 | 空气 | 超低容量喷雾(气溶胶喷雾)消毒。 | 1%过氧化氢或0.1%-0.3%过氧乙酸250mg/L-500mg/L二氧化氢消毒液。消毒30min。 | 1.关闭车窗和其他车门,使车辆尽可能密闭。 2.作业期间关闭空调。 |
物体表面 | 称量喷雾消毒; | 1%过氧化氢消毒液或250mg/L-500mg/L含氯(溴)消毒液或二氧化氢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 1.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先去除可见污染后再行喷洒消毒。 |
一、学校按照本标准要求开展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增加相应消毒频次和范围。
二、对于重点人员隔离观察期间的消毒按照《上海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点人员隔离观察工作流程和要求》中的消毒要求执行。消毒人员应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
三、出现可疑症状的人员时,学校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可疑病人生活、学习或工作等可能污染的场所开展终末消毒工作。具体消毒方法按照《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中“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现场消毒技术指南(第三版)”要求执行。消毒人员应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