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杨莉团队在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发表质谱成像技术应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综述文章

近日,我校杨莉研究员团队受邀在质谱研究领域国际著名期刊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发表综述文章,题为Advances i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for toxicological analysis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pharmaceuticals。文章系统总结了基于“空间辨析、原位表征”理念的质谱成像分析技术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中药天然药物因其来源丰富、成分复杂等特点,如何实现原位、直观、快速分析特别是在药物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等方面都面临许多困难。质谱成像(MSI)技术可对目标成分进行可视化分析,具有分辨率高、免标记、多组分同时检测等特点,在药物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及药物安全性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常规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空间信息的新维度,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毒性物质或其他关键化学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情况,有利于建立综合的评价策略。文章对生物医学和药物研发领域涉及的不同MSI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包括成像的原理、优势、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介绍了该技术在化学以及天然药物的毒理学分析和安全性评价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后续的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质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

我校博士研究生陈依琳、谢燕巧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杨莉研究员和李林楠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研究工作受到王峥涛教授的指导与大力支持,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项目的资助。

近年来,我校杨莉研究团队围绕质谱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在中药功效物质分离和解析方面进行了多年持续的研究工作,如利用原位电离质谱和质谱成像分析技术揭示不同年限的人参成分差异及三七“生熟异治”炮制规律,探讨有毒中药千里光所含毒性成分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小鼠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等。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发表于Phytomedicine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Food ChemistryAnalyst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Analytica Chimica Acta以及药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内外著名期刊。系列研究成果为中药功效物质的快速、原位分析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为研究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线索,对后续开展的中药品质评价和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处交叉科学研究院中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