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施杞教授走进“岐黄论道”,三代导师共话育人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发挥名师名家名医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1030日上午,我校第49期“岐黄论道·杏林有约”教师沙龙暨“研究生导师工作坊”在附属龙华医院举办。本期活动由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龙华医院党委联合主办。

活动以“如光——三路育人承师道 薪火相传铸师魂”为主题,国医大师、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施杞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沈岚教授,脊柱病研究所所长、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梁倩倩教授受邀作分享交流。校党委副书记沈辉、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陶思亮、离退休工作处处长魏晓雯、龙华医院党委副书记高炬,以及各二级学院研究生导师、学生代表等近60人现场参与。本次活动采用全程线上直播形式,500余人同步在线学习观看。活动由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刘虹主持。

会上,三位嘉宾获颁“阳光导师”荣誉证书,并分别结合自身为师为学的心路历程开展主题分享。

88岁高龄的施杞教授从三个“30年”的个人经历谈起,回顾了其作为一名中医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奋斗历程。结合自己60余年的从医从教经验,他提出“引路、铺路、养路”的“三路育人”理念。他认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基础与机遇的关系、就业与创业的关系、做事与做人的关系,要将中医整体观运用到学生培养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难点、生活的困点、精神的堵点。对于中医学子的培养方向,他强调,要坚持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引导学生聚焦健康中国和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沈岚结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工作31年的成长经历,分享了作为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管理者的心得与感悟。她谈到,良好的导学关系能够促进教学相长,导师要坚持学习、因材施教、春风化雨,寓教育于日常,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她勉励导师们成为知识殿堂里的引领者、探索者和传承者,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她希望导师们以身作则,铭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践行社会责任。

梁倩倩是施杞教授的师门弟子,她讲述了如何从一名普通研究生成为“全国百篇优博论文奖”获得者,再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研究生导师的故事。她表示,来自导师的指导和学科团队的支持帮助她提升了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她还将坚持中医理论研究,守正创新,不断深化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并扩大国际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结合导师工作,她强调要重视研究生的全科研生命周期培养,包括学生毕业后的持续支持和合作,以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的长期发展。

在互动提问环节,与会代表分别就“如何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平衡传统中医知识的传授与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的学习”等问题进行请教,三位教授的细致指导与经验分享让师生们受益匪浅。

导师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传承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优良传统,认真履行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职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指导方式,潜心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当好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龙华医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