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海派中医史,“当归黄浦春”展引领健康新潮流

“小雪启藏盛事开,本草文脉润申城。”1122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主办的“当归黄浦春——海上中医与健康生活”展,携手上海市第五届健康消费节(第四季度活动)、上海市第十一届野山参文化节同步启幕。展览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行,近300件中医药珍贵文物文献集体亮相,为申城市民献上一场集文化传承、健康科普与消费指导于一体的冬日文化盛宴。

三方签约启新篇,文化消费双驱动

本次活动以“当归黄浦春”为核心主题,既取“当归”药用价值的本草意象,更暗含中医药文化“扎根黄浦、生机勃发”的传承寓意,与小雪节气“温润益肾、藏精待春”的养生理念形成巧妙呼应。开幕式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林苏闽、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炜、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光先后致辞,从文旅产业、文化传承、健康消费等维度阐述“当归黄浦春——海上中医与健康生活”展在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胡鸿毅等出席嘉宾共同为本次活动启幕。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与上药神象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整合文化资源、学术力量与产业优势,聚焦品牌传播、文化合作、历史传承等方面构建中医药文化高效传播新模式。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展览配套新书《当归黄浦春》,颁发了中药文物捐赠证书,启动了中医药文物征集令,并发布了《海上中医》纪录片及上海市健康消费节第四季度活动宣传视频,为海派中医文化传承注入多元动能。

百年珍宝藏密码,医脉传承见初心

步入展览现场,“医、药、养”三大展区以清晰脉络勾勒出海上中医的发展轨迹。本次展览的“人气之王”为明万历二十一年《本草纲目》金陵初刊本,是李时珍亲手审定的“本草祖本”,仅限定展出一周。而江南何氏、龙华张氏、江湾蔡氏、青浦陈氏等名医世家的匾额、画像与族谱,则串联起中医在上海的家族传承脉络。

乾隆九年御制针灸铜人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镇馆之宝”。展览中,我国首个李时珍立体雕塑、陈存仁“肺部虚弱咳嗽”膏方、胡彭寿医生使用过的小提琴等展品,既展现了中医药的学术传承,也呈现了医者“技近乎道”的人文情怀。而上药神象健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三百年“神象野山参王”,仅在开幕当日限定展出,其虬曲的根茎间凝结着岁月精华。

互动科普融古今,学术交流探新径

展览打破传统博物馆静态呈现模式,将文化传播与互动体验深度融合。“参踪觅迹·参情一刻”展区内,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提供的与人参相关的珍贵文物,与上药神象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带来的移山参、林下参、特级野山参等展品交相辉映,大型LED屏循环播放的桓仁采参民俗纪录片和人参生长延时摄影视频,让观众直观感受人参文化的独特魅力。“匠心传承·参意人生”互动区人气爆棚,观众可体验制作人参香锤、中药耳环等。

展览开幕当日下午,十余位上海中药行业野山参鉴别专员获颁证书,为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专业支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军力工作室战略协议签约仪式举行,陈军力带来“野山参的分类和鉴别”专题讲座。在分享沙龙中,沪浙广多地专家围绕策展主题及区域博物馆中医药文化传播经验展开深入交流。原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座教授、副院长赵中振作“上海与本草,本草与世界”专题报告。

本次“当归黄浦春——海上中医与健康生活”展将持续至202631日,助力中医药文化从博物馆走进市民日常生活,是实现“文化传下来、消费火起来、民生暖起来”美好愿景的创新实践。上海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