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拥军教授团队鉴定出骨质疏松症分子分型,发表在Cell Discovery,指导中国人群精准使用钙剂和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
近日,我校王拥军教授带领团队基于中医阴阳理论指导,利用大型队列数据,结合表型组学策略,率先鉴定出了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临床分子分型,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CellDiscovery。OP是最多发、最严重的代谢性骨病。2023年,王拥军教授团队基于22018例全国多中心OP人群调查显示,在我国45岁以上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的中老年人群中,OP的标化患病率达到33.49%(FrontPublicHealth,2023)。在现行的OP临床诊断中,双能X线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在评估其骨折风险时,同为OP诊断的患者却有不同骨折风险,提示现有OP诊断标准过于宽泛。同时,对于OP的治疗,相关指南推荐使用钙制剂,但其疗效、疗程等普遍存在争议,同样提示OP的不精确诊断可能是导致药物疗效不确切的原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团队历时5年主导了一项迄今最大规模的单中心多组学OP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2019年纳入366例志愿者宏观(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环境状况、合并患病、中药使用情况等),中观(骨代谢、钙磷代谢、内分泌等)和微观(基因组、表观遗传组、宏基因组、代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