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科学研究院葛广波团队采用人工智能驱动策略设计研发高性能CYP3A4荧光底物
近日,我校交叉科学研究院葛广波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Small上在线发表题为FunctionalImagingofCYP3A4atMultipleDimensionsUsinganAI-DrivenHighPerformanceFluorogenicSubstrat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借助人工智能和系综对接双驱动的荧光底物设计策略,设计研发了首个口服可吸收且适于多种生物维度功能成像的CYP3A4特异性荧光底物,实现了CYP3A4多维度功能成像和原位可视化分析。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是人体最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其参与约40%临床药物和多种外源物的代谢清除和代谢活化。过去几十年来,复杂生物体系中CYP3A4的活性检测主要依赖其药物底物和生理底物(如睾酮、咪达唑仑等)。CYP3A4药物/生理底物及其氧化产物的定量需借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且样品前处理和分析过程相对耗时。相比之下,基于荧光底物的生化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迅速、单位成本低且适于高通量检测等优点。虽然前期葛广波团队与合作者已陆续开发了几种CYP3A4的特异性荧光底物,